YouVersion Logo
Search Icon

Plan Info

圣经日日行Sample

圣经日日行

DAY 147 OF 365

### 合一的力量 在布亨瓦尔德集中营Buchenwald Concentration Camp,被纳粹处决的基督徒达到了5万6千人,这是因为法西斯政权将基督信仰视作巨大威胁。集中营的一个区域是专门关押“极具威胁性”囚犯或特殊人物的。保罗.斯坦内德Paul Schneider 是一位路德宗牧师,人们称他为“布亨瓦尔德的传道人”。他被转到这个区域最隐蔽的角落里。因为斯坦内德对盖世太保的命令置若罔闻,他透过监狱的小窗户,向其他犯人宣讲基督的福音。 奥图.内儒尔Otto Neururer是一位天主教神父,他毕生为犹太人以及那些“不受欢迎的人”伸冤,因此成了纳粹的眼中钉,他也被关在集中营的这个角落。奥图也不断向狱友传福音,最后被倒钉十字架。 一位天主教神父,一位改革宗牧师,二人一起见证用生命见证了他们共同的主 —— 耶稣基督。合一是如此有力。 ### 诗篇 68:7-14 ## 百姓和土地 大卫回顾了出埃及、西奈山受律法,进军迦南等里程碑似的历史事件。在这几次重大事件中,以色列人都非常合一。 本段经文显示祝福与合一是从神而来的。诗人为神所做的一切事而感谢、赞美他。他歌颂了神的带领(7节)、神的力量、神的供应(8-9节)、神的慷慨、神的公义(10节)以及神的胜利(11-14节)。 神已经把百姓带到了应许之地。但今天,就在这片土地上,神的子民却面临分裂。中东地区的军事冲突一直是当今世界最棘手的难题。 > 主啊,感谢你爱每一个人。主啊,我要为被战火蹂躏的中东地区祷告。感谢你,因为你才是建立爱与合一的基石。 ### 约翰福音 17:6-26 ## 教会和世界 福音书中多次描写了耶稣的祷告。但作者们很少将祷告的内容记录下来。在即将走向十字架的前夜,耶稣给我们留下了这篇伟大的祷告词,它体现出耶稣最关心的事是什么。 耶稣不但为门徒祷告,还为将来要信他的人祷告 —— 也就是说,耶稣为普世教会祷告,包括你和我(20节)。 耶稣的祷告以“合一”为主题。他为十二门徒的合一祷告,(11节)也为全世界教会能够合一祷告(20节)。耶稣祈求父神保守信徒,让他们像三位一体的神那样合一:“叫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一样”(11节)。 1.合一的原因 —— 耶稣的大使命 耶稣说,只有信徒在他里面合一,世人才能相信福音(23节),并且体验到与神合一的美妙(21,24节)。阻碍人们信神的最大障碍就是普世教会不能合一。一旦一个政党内部发生分裂,它就立刻失去民心。世俗世界尚且如此,教会就更是这样。 耶稣说他会保守门徒,赐给他们平安,好让他们保持合一(12节)。他又祷告道,“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15节)—— 因为那恶者总是企图分裂教会。 当基督徒彼此攻击时,人们就对基督教失去了兴趣。而当教会联合在一起时,它就极富吸引力。教会就能成为喜乐的源泉。耶稣的跟随者不应该整日愁眉苦脸。耶稣祷告道:“叫他们心里充满我的喜乐”(13节)。喜乐来自合一。分裂扼杀合一。合一大有能力。 2.合一的手段 —— 通过耶稣的灵 耶稣为你的圣洁祷告。他说:“父啊,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道就是真理。”(17节)圣洁来自真理。真理在神的话语当中。所以,让自己浸泡在神的话语当中相当重要。 只有当我们欢迎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者,即真理的圣灵时,我们才能变得圣洁。 耶稣祷告道,“我也在他们里面”(26节)这是新约中最奇妙的真理 —— 耶稣通过圣灵住在你里面。无论基督徒来自什么教会,哪个宗派,住在他们里面的是同一位圣灵。圣灵使我们合一。 3.合一的标记 —— 耶稣的爱 耶稣祷告:“使你所爱我的爱在他们里面”(26节)。还有什么爱,比圣父对圣子的爱更伟大吗?耶稣为你的祷告是:你应该像圣父爱耶稣那样来爱其他基督徒,爱基督的身体。 4.合一的衡量标准 —— 将耶稣显现出来 人们有时会谈论所谓“看不见的合一”。但耶稣并没有为看不见的合一祷告,他也没有期望我们“差不多合一”就好。耶稣祈祷,希望门徒“完完全全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23节)。耶稣希望教会将这种完全的合一显给世人看。 终有一天,普世教会合一会显现出来(参看以弗所书1:9-11)。在这一天尚未到来之前,我们需要建立桥梁,让全世界基督徒的心思意念因耶稣联合起来,我们也要与其他教会的基督徒团结在一起。只有这样,布亨瓦尔德集中营的合一才能被再次被彰显出来。 > 主啊,感谢你的圣灵正将我们合而为一。愿我们能够看到合一日益被彰显出来,愿世人最终看到真理的力量。 ### 撒母耳记上 19-20 ## 朋友和对手 政治舞台,工作单位,甚至在教会中,两个好朋友可能同时竞争一个岗位。我们应该怎样平衡个人抱负与友谊之间的张力呢? 大卫和约拿单的友谊另人印象深刻。这二人其实是王位的竞争对手。他们完全有理由彼此嫉妒、仇恨。但“约拿单爱大卫如同爱自己的性命”(20:17)。这就是耶稣所说的,人所能具有的最伟大的爱(马太福音22:39)。 但扫罗却被嫉妒捆绑。嫉妒始于攀比,嫉妒让人头脑发昏,失去理智。约拿单对父亲说,大卫非但没有做错任何事,反而帮了他的大忙,如果杀死这样一个无辜之人,就是极大的罪。扫罗听见约拿单的话,“就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说,我必不杀他。”(撒母耳记上19:6)。 但对一个被嫉妒挟制的人来说,讲道理只能凑效一时。嫉妒的威力惊人,人一旦被它吞噬 —— 就如同扫罗这般 —— 便无回头路可走。就像莎士比亚在《奥赛罗》中所说,“嫉妒是一只绿眼妖魔,它惯于耍弄抓下的猎物。” 大卫和约拿单彼此相爱。约拿单“甚喜爱大卫”(19:1),他“向他父亲扫罗替大卫说好话”(4节),约拿单甚至对大卫说:“你心里所求的,我必为你成就”(20:4)。这可算是为朋友所许下的最高承诺了!大卫与约拿单“立下了生死之约”(16节),甚至他们的后代也被包括在这个盟约之中(42节)。“约拿单与大卫家结盟,约拿单因爱大卫如同爱自己的性命,就使他再起誓”(20:16-17)。 约拿单对大卫的同情让扫罗妒火中烧,“扫罗向约拿单发怒”(30节)。约拿单知道父亲有意要杀大卫(33节),于是“气忿忿地从席上起来,在这初二日没有吃饭”(34节)。 扫罗之怒和约拿单之怒大不相同。扫罗发怒是出于嫉妒,而约拿单发怒是出于正义:“他因见父亲羞辱大卫,就为大卫愁烦”(34节)。愤怒并非都是错的,所以我们要谨慎自检。 大卫和约拿单并不羞于将他们对彼此的感情表现出来:“二人亲嘴,彼此哭泣,大卫哭得更恸”(41节)。西方男人常把哭泣看成软弱的表现。但大卫和约拿单却完全不介意在公开场合掉泪,并坦然表达对彼此的爱。大卫和约拿单向我们展现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爱以及合一。婚姻只是神为“孤独”开出的解药之一。友谊则是另一个对付孤独的办法。 出于纯洁无私的爱,约拿单对这个王位的竞争者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保护,表现出百分之百的的忠诚。 > 主啊,帮助我们能够并且愿意爱邻舍如同爱自己。愿人们能够通过弟兄姊妹之间的爱、关心以及合一来克服孤独感。 ### Pippa Adds [ 撒母耳记上19:1-2 ](wdbible://bible/1sa.19.1-1sa.19.2) “扫罗对他儿子约拿单和众臣仆说,要杀大卫。扫罗的儿子约拿单却甚喜爱大卫。约拿单告诉大卫说,‘我父扫罗想要杀你,所以明日早晨你要小心,到一个僻静地方藏身。’” 大卫正面对十分艰难的处境。大卫一直对神、对扫罗忠心耿耿。但无论他怎样做都无法取悦自己的老板(扫罗)。此时大卫能做的,就是继续做正确的事。大卫没有伺机报复。最终,神给了他最公平的结果。 今日金句: 圣父阿,求你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他们,叫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一样。(约翰福音17:11第二段) #### References William Shakespeare, Othello, Act III, Scene iii.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Scripture quotations taken from the Holy Bible,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Anglicised, Copyright © 1979, 1984, 2011 Biblica, formerly International Bible Society. Used by permission of Hodder & Stoughton Publishers, an Hachette UK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NIV’ is a registered trademark of Biblica. UK trademark number 1448790. Scripture quotations marked (AMP) taken from the Amplified® Bible, Copyright © 1954, 1958, 1962, 1964, 1965, 1987 by The Lockman Foundation. Used by permission. (www.Lockman.org)

About this Plan

圣经日日行

本灵修小品的作者是甘力克和佩泊夫妇。它包含旧约、新约和诗篇(或箴言)三部分。本灵修集的目的是:帮助读者在一年内读完整本圣经。通过力克和佩泊的讲解,读者将更深刻认识神的话,晓得如何把真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与耶稣建立更深刻的连接。

YouVersion uses cookies to personalize your experience. By using our website, you accept our use of cookies as described in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