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傳上卷 8
8
1時所羅門會集以色耳之各長、及諸支派之首、即以色耳子輩各父之尊者、齊至王所羅門在耶路撒冷、致伊等可將神主之約箱出大五得之城、即洗因、帶上來。 2以色耳諸人遂自會集到王所羅門在㕽𠯈呢嘜月、即七月之宴。 3以色耳之諸長者來、又司祭者輩舉起約箱。 4伊等帶神主之約箱上來、及會帳、及帳內之諸聖血、此等物司祭者、及利未人輩、皆帶上來。 5王所羅門及以色耳眾會為已集到之者、皆同之在約箱之前、而祭羊、與牛、甚多、不能計其數也。 6司祭者輩、帶神主之約箱入其之所、即屋之聖所、到至聖所、即在唭𡀔吡翼之下。 7蓋唭𡀔吡舒其之翼在約箱處之上、又唭𡀔吡在上遮約箱、及其之各棍。 8伊等扯出棍之頭、致棍頭乃現于聖所、在聖所之前、但未現于外、其乃在彼至今日也。 9除摩西于何利百在神主、與以色耳之子輩、於其出以至比多來、而立約時、所置在約箱之兩石碑外、無所在其內也。○ 10於司祭輩一出聖所時、雲即滿神主之屋、 11致因雲而司祭輩不能站立奉事、蓋神主之榮滿着神主之屋也。○ 12時所羅門曰、神主已言、以其必居在冥暗中也。 13我自曾建一屋與爾住、即一定之所、為爾居至永久。 14王乃轉面而祝福以色耳之眾會、而以色耳眾人立起。 15所羅門曰、祝謝神主以色耳之神矣。其以其口而曾說於我父大五得、又以其手已驗着之。其有云、 16自我攜我民以色耳出以至比多之日、我未選何城于以色耳諸支中、致我名為在彼、惟我選大五得為我民以色耳之王也。 17夫在我父大五得之心、曾有建屋為神主以色耳神名之意、 18而神主言我父大五得云、因在汝心已有建屋與我名之意、汝既有此意是好。 19惟汝將不建斯屋、乃汝之子為將出汝之腎者、其將建斯屋與我名也。 20神主已成驗其所言、蓋我已起代我父大五得、而坐在以色耳之位上、依神主曾所許、又我已建屋與神主以色耳神之名。 21我亦備一所、在屋內為置箱、在其箱內有神主、于其攜我列祖出以至比多地來時、同伊等所立之約也。○ 22所羅門乃站立于神主之祭臺前、在以色耳大會之眼前、舒手向天、 23而言云、神主也、以色耳之神歟、在天上、在地下、無神似爾。爾是守契約、及恤憐與爾諸僕、為以其之全心而行走在爾面前者也。 24爾所許過我父大五得者、爾已成之、爾曾以爾口而言、又以爾手而成驗之如在今日也。 25故此、神主以色耳之神歟、求成爾曾所許過我父大五得云、汝之子輩、若慎於伊等之道、而行在我之前、如汝已所行在我之前、則在屬汝之人中、無不有以坐在汝位上者也。 26嗚呼、以色耳之神歟、求使爾曾所說與爾僕、即我父大五得之言、為實也。 27惟神果肯居于地上乎。天與諸天之天、卻不能容爾、況我所建此屋乎。 28然神主我神歟、顧爾僕之祈禱、及厥求以聽爾僕之呼、及其今日之祈禱、 29致爾之眼可常日夜開觀向此屋、即向爾曾所說及之處、言云、我名必在彼者、又致爾可聽爾之僕輩所將祈向此處之祈禱。 30且求爾聽爾僕、及爾民以色耳之求、干伊等祈向此處時、又願爾從天為爾居所者、而聽、又爾聽時、亦赦免也。○ 31若有何人得罪厥鄰、而有定他要發誓者、而其誓來此屋、于爾祭臺之前、 32則求爾從天聽、而行、且審爾之僕輩、定罪其惡者、以將其之道復其自首上、又定義其義者、以報之依其自之義也。○ 33爾之民以色耳、因得罪爾、而致被打倒在厥敵之前、那時伊等若轉歸爾、認爾名、又祈禱、且向此屋而祈求爾、 34則求爾從天聽凖、赦爾民以色耳之罪、又攜之復到爾曾賜厥列祖之地也。○ 35因為伊等得罪過爾而致天閉、無雨、且爾使之受難、那時伊等若祈向此處、認爾名、且轉離伊之罪、 36則求爾從天聽、又赦爾僕輩、及爾民以色耳之罪、致爾可教伊等知伊所應該走之好道、又賜雨在爾地、即爾已賜爾民為業者也。○ 37在其地、若有饑荒、若有瘟疫、戾風、濛露、蝗蚱、若有狗毛蟲、若伊等之敵圍攻之在伊城之地、且不拘有何災、不拘有何病、 38若有何一人、或爾民以色耳眾人、為各知其本心之病、又舒厥手向此處者、即凡所奉之祈、及求者、 39則求爾從天為爾居所者、聽、及赦免、及行、又給各人為爾知其心者、照其之行為、 40致伊等畏爾于伊將活在爾已賜與伊等列祖地之諸日、蓋爾、且獨爾、知萬人子輩之心也。○ 41再者、至於客、本不屬爾民以色耳、乃因爾名而出遠地方來者、 42蓋伊等將聞及爾大名、德手、及伸臂也。其將到而祈向此屋時、 43則求爾從天為爾居所者、聽、且行照其客呼及爾者、凡所欲得、以致地之萬民知爾名、又畏爾、如爾民以色耳焉、又致伊等知以我所建此屋是以爾名而名也。○ 44爾之民若出到爾凡所遣伊等去者、以攻戰厥敵、又將向爾曾所選之城、及向我所建與爾名之屋、而祈神主、 45則求爾從天而聽凖伊之祈、及伊之求、且伸伊之理也。○ 46伊等若得罪爾、蓋無有不得罪之人、而爾為怒之、而付之與敵、致伊等虜掠他到敵之地、不論遠近者去。 47然伊等若在其所被虜掠到之地、而自復回己心、悔罪、又在虜掠伊等者之地而作祈求向爾、言云、我等己得罪、又逆行、我等已行惡。 48伊等若在敵已虜伊等者之地、而如此以伊等全心全靈歸爾、且向爾已賜與伊等列祖之地、及向爾已選之城、及向我所建與爾名之屋者、而作祈禱、 49則求爾從天、為爾居所者、而聽凖伊等之祈與求、及伸伊等之理、 50且赦爾民有得罪爾者、免伊等所以得罪爾之諸罪過、且賜恤憐與之、在虜伊等者之前、致彼等亦恤憐之。 51蓋伊等為爾之民、爾之業、爾已所帶出以至比多、即出鐵爐中者也。 52使爾眼常為開看爾僕之祈求、又在爾民以色耳之祈求、以聽凖伊等凡所求於爾者、 53蓋神者神主也、爾曾分別之於地上萬民中、以為爾自之業、照爾昔攜我列祖出以至比多地之時、以爾僕摩西之手而所說之言也。○ 54所羅門所以祈神主此諸祈、諸求、既完、其則由屈膝與手舒向天、在神主祭臺之前者而起。 55其站立而大聲祝福以色耳眾會言云、 56祝謝神主也、其已賜安康與厥民以色耳、照其所許諸件、且至其以厥僕摩西之手、而所說之好許者、未有一言致廢也。 57願神主吾輩之神、常偕吾輩如其曾偕吾列祖焉。願其不離吾輩、不棄吾輩、 58致其可使吾輩之心願發向其自己、以吾輩行在其諸道且守其所命吾列祖之各誥誡、其之各經禮、與其之各律法者也。 59願我今所用求神主此各言、常日夜為近乎神主吾輩神、致其照各時事之所須者、而伸審厥僕之理、與厥民以色耳之理、 60致使地上之萬民知獨神主為神、且無他也。 61故勸汝等把心常全正與神主吾輩神、以行于厥各經禮、及守厥諸誥誡、如于今日也。○ 62王及諸以色耳獻燒祭在神主之前。 63所羅門又獻平和之祭、即牛二萬二千頭、及羊十二萬頭、為其所獻與神主者也。王與眾以色耳之子如此設神之屋為聖。 64彼日王亦設神主屋前院之中為聖、故在彼其獻燒祭、及食祭、及平和祭之膏、蓋因為在神主前之黃銅臺為大小、不得受各燒祭、及食祭、及平和祭之膏也。○ 65當時所羅門及同之眾以色耳一大會、由入夏馬得處至以至比多之河而集者、皆在神主我等神之前而守宴七日、又七日、共十四日也。 66於第八日其使民往去、伊等乃祝福王、且因為神主所施與厥僕大五得、及與厥民以色耳之諸恩典、而伊等心喜樂回其之各帳去也。
Currently Selected:
列王傳上卷 8: 神天聖書
Highlight
Share
Copy

Want to have your highlights saved across all your devices? Sign up or sign in
Digital edition of a Chinese Wenli translation (1823) by Robert Morrison (1782-1834) and William Milne (1785-1822). Created by Simon Wong. Digital edition © United Bible Societies, 2018.
列王傳上卷 8
8
1時所羅門會集以色耳之各長、及諸支派之首、即以色耳子輩各父之尊者、齊至王所羅門在耶路撒冷、致伊等可將神主之約箱出大五得之城、即洗因、帶上來。 2以色耳諸人遂自會集到王所羅門在㕽𠯈呢嘜月、即七月之宴。 3以色耳之諸長者來、又司祭者輩舉起約箱。 4伊等帶神主之約箱上來、及會帳、及帳內之諸聖血、此等物司祭者、及利未人輩、皆帶上來。 5王所羅門及以色耳眾會為已集到之者、皆同之在約箱之前、而祭羊、與牛、甚多、不能計其數也。 6司祭者輩、帶神主之約箱入其之所、即屋之聖所、到至聖所、即在唭𡀔吡翼之下。 7蓋唭𡀔吡舒其之翼在約箱處之上、又唭𡀔吡在上遮約箱、及其之各棍。 8伊等扯出棍之頭、致棍頭乃現于聖所、在聖所之前、但未現于外、其乃在彼至今日也。 9除摩西于何利百在神主、與以色耳之子輩、於其出以至比多來、而立約時、所置在約箱之兩石碑外、無所在其內也。○ 10於司祭輩一出聖所時、雲即滿神主之屋、 11致因雲而司祭輩不能站立奉事、蓋神主之榮滿着神主之屋也。○ 12時所羅門曰、神主已言、以其必居在冥暗中也。 13我自曾建一屋與爾住、即一定之所、為爾居至永久。 14王乃轉面而祝福以色耳之眾會、而以色耳眾人立起。 15所羅門曰、祝謝神主以色耳之神矣。其以其口而曾說於我父大五得、又以其手已驗着之。其有云、 16自我攜我民以色耳出以至比多之日、我未選何城于以色耳諸支中、致我名為在彼、惟我選大五得為我民以色耳之王也。 17夫在我父大五得之心、曾有建屋為神主以色耳神名之意、 18而神主言我父大五得云、因在汝心已有建屋與我名之意、汝既有此意是好。 19惟汝將不建斯屋、乃汝之子為將出汝之腎者、其將建斯屋與我名也。 20神主已成驗其所言、蓋我已起代我父大五得、而坐在以色耳之位上、依神主曾所許、又我已建屋與神主以色耳神之名。 21我亦備一所、在屋內為置箱、在其箱內有神主、于其攜我列祖出以至比多地來時、同伊等所立之約也。○ 22所羅門乃站立于神主之祭臺前、在以色耳大會之眼前、舒手向天、 23而言云、神主也、以色耳之神歟、在天上、在地下、無神似爾。爾是守契約、及恤憐與爾諸僕、為以其之全心而行走在爾面前者也。 24爾所許過我父大五得者、爾已成之、爾曾以爾口而言、又以爾手而成驗之如在今日也。 25故此、神主以色耳之神歟、求成爾曾所許過我父大五得云、汝之子輩、若慎於伊等之道、而行在我之前、如汝已所行在我之前、則在屬汝之人中、無不有以坐在汝位上者也。 26嗚呼、以色耳之神歟、求使爾曾所說與爾僕、即我父大五得之言、為實也。 27惟神果肯居于地上乎。天與諸天之天、卻不能容爾、況我所建此屋乎。 28然神主我神歟、顧爾僕之祈禱、及厥求以聽爾僕之呼、及其今日之祈禱、 29致爾之眼可常日夜開觀向此屋、即向爾曾所說及之處、言云、我名必在彼者、又致爾可聽爾之僕輩所將祈向此處之祈禱。 30且求爾聽爾僕、及爾民以色耳之求、干伊等祈向此處時、又願爾從天為爾居所者、而聽、又爾聽時、亦赦免也。○ 31若有何人得罪厥鄰、而有定他要發誓者、而其誓來此屋、于爾祭臺之前、 32則求爾從天聽、而行、且審爾之僕輩、定罪其惡者、以將其之道復其自首上、又定義其義者、以報之依其自之義也。○ 33爾之民以色耳、因得罪爾、而致被打倒在厥敵之前、那時伊等若轉歸爾、認爾名、又祈禱、且向此屋而祈求爾、 34則求爾從天聽凖、赦爾民以色耳之罪、又攜之復到爾曾賜厥列祖之地也。○ 35因為伊等得罪過爾而致天閉、無雨、且爾使之受難、那時伊等若祈向此處、認爾名、且轉離伊之罪、 36則求爾從天聽、又赦爾僕輩、及爾民以色耳之罪、致爾可教伊等知伊所應該走之好道、又賜雨在爾地、即爾已賜爾民為業者也。○ 37在其地、若有饑荒、若有瘟疫、戾風、濛露、蝗蚱、若有狗毛蟲、若伊等之敵圍攻之在伊城之地、且不拘有何災、不拘有何病、 38若有何一人、或爾民以色耳眾人、為各知其本心之病、又舒厥手向此處者、即凡所奉之祈、及求者、 39則求爾從天為爾居所者、聽、及赦免、及行、又給各人為爾知其心者、照其之行為、 40致伊等畏爾于伊將活在爾已賜與伊等列祖地之諸日、蓋爾、且獨爾、知萬人子輩之心也。○ 41再者、至於客、本不屬爾民以色耳、乃因爾名而出遠地方來者、 42蓋伊等將聞及爾大名、德手、及伸臂也。其將到而祈向此屋時、 43則求爾從天為爾居所者、聽、且行照其客呼及爾者、凡所欲得、以致地之萬民知爾名、又畏爾、如爾民以色耳焉、又致伊等知以我所建此屋是以爾名而名也。○ 44爾之民若出到爾凡所遣伊等去者、以攻戰厥敵、又將向爾曾所選之城、及向我所建與爾名之屋、而祈神主、 45則求爾從天而聽凖伊之祈、及伊之求、且伸伊之理也。○ 46伊等若得罪爾、蓋無有不得罪之人、而爾為怒之、而付之與敵、致伊等虜掠他到敵之地、不論遠近者去。 47然伊等若在其所被虜掠到之地、而自復回己心、悔罪、又在虜掠伊等者之地而作祈求向爾、言云、我等己得罪、又逆行、我等已行惡。 48伊等若在敵已虜伊等者之地、而如此以伊等全心全靈歸爾、且向爾已賜與伊等列祖之地、及向爾已選之城、及向我所建與爾名之屋者、而作祈禱、 49則求爾從天、為爾居所者、而聽凖伊等之祈與求、及伸伊等之理、 50且赦爾民有得罪爾者、免伊等所以得罪爾之諸罪過、且賜恤憐與之、在虜伊等者之前、致彼等亦恤憐之。 51蓋伊等為爾之民、爾之業、爾已所帶出以至比多、即出鐵爐中者也。 52使爾眼常為開看爾僕之祈求、又在爾民以色耳之祈求、以聽凖伊等凡所求於爾者、 53蓋神者神主也、爾曾分別之於地上萬民中、以為爾自之業、照爾昔攜我列祖出以至比多地之時、以爾僕摩西之手而所說之言也。○ 54所羅門所以祈神主此諸祈、諸求、既完、其則由屈膝與手舒向天、在神主祭臺之前者而起。 55其站立而大聲祝福以色耳眾會言云、 56祝謝神主也、其已賜安康與厥民以色耳、照其所許諸件、且至其以厥僕摩西之手、而所說之好許者、未有一言致廢也。 57願神主吾輩之神、常偕吾輩如其曾偕吾列祖焉。願其不離吾輩、不棄吾輩、 58致其可使吾輩之心願發向其自己、以吾輩行在其諸道且守其所命吾列祖之各誥誡、其之各經禮、與其之各律法者也。 59願我今所用求神主此各言、常日夜為近乎神主吾輩神、致其照各時事之所須者、而伸審厥僕之理、與厥民以色耳之理、 60致使地上之萬民知獨神主為神、且無他也。 61故勸汝等把心常全正與神主吾輩神、以行于厥各經禮、及守厥諸誥誡、如于今日也。○ 62王及諸以色耳獻燒祭在神主之前。 63所羅門又獻平和之祭、即牛二萬二千頭、及羊十二萬頭、為其所獻與神主者也。王與眾以色耳之子如此設神之屋為聖。 64彼日王亦設神主屋前院之中為聖、故在彼其獻燒祭、及食祭、及平和祭之膏、蓋因為在神主前之黃銅臺為大小、不得受各燒祭、及食祭、及平和祭之膏也。○ 65當時所羅門及同之眾以色耳一大會、由入夏馬得處至以至比多之河而集者、皆在神主我等神之前而守宴七日、又七日、共十四日也。 66於第八日其使民往去、伊等乃祝福王、且因為神主所施與厥僕大五得、及與厥民以色耳之諸恩典、而伊等心喜樂回其之各帳去也。
Currently Selected:
:
Highlight
Share
Copy

Want to have your highlights saved across all your devices? Sign up or sign in
Digital edition of a Chinese Wenli translation (1823) by Robert Morrison (1782-1834) and William Milne (1785-1822). Created by Simon Wong. Digital edition © United Bible Societies,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