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普天下去!預覽

愛我們的敵人
原文作者:小司當東(S. George Thomas)
派翠克(Patrick;即後來人稱Saint Patrick 的聖派翠克)16 歲時在英國家被海盜突襲和綁架,然後被帶往愛爾蘭,賣給一個未開化又野蠻的愛爾蘭酋長當奴隸。派翠克被派去看守他主人的羊群,那是一份卑微又枯燥的工作。他被迫在愛爾蘭的荒山野嶺中忍受長期的孤獨,只有羊群與他為伍。為了與寒風刺骨的氣候搏鬥、與啃食著他的飢餓感奮戰,派翠克轉向他唯一的幫助——神。
身為貴族之子,從小在優渥的環境中長大,派翠克很少思考關於神的一切。雖然他在基督教家庭長大——他的父親是教會執事,爺爺是長老——但信仰對他來說並不真實。但如今,席捲而來的絕望,還有難以忍耐的孤獨,使得他轉向那唯一能夠給予他力量和安慰的源頭。就像多年前的牧羊少年大衛,派翠克在與世隔絕的日子裡向神傾心吐意。他寫道:「放牧羊群是我每天的工作,我會在白晝時常不斷地禱告。我越來越愛神,也越來越敬畏祂——這使我的信心逐漸增長,聖靈也活躍起來,讓我有時一天中能禱告多達一百次,夜間也幾乎同樣多。即使身處森林或山中,我仍在黎明前醒來禱告——無論風雪交加,雨中亦然,因為我裡面的靈是火熱的。」
這種情況持續了七年之久,直到有一天晚上,神在夢中告訴派翠克,他的禱告已蒙垂聽,他可以起身而行,有一艘船在等著載他回家。雖然他所處的地方距海邊很遠,也不知道該往哪裡去,派翠克還是滿懷信心地跟隨神的指引。他走了將近有兩百英里,沿途沒有人攔下或質問他,一直到抵達海邊時,看見有一艘船停在海灣。
當派翠克請求船長帶他回英格蘭時,那船長懷疑地看著他,並拒絕讓他同行。派翠克就走開,並開始禱告。他的禱告還沒結束,就有一名船員急忙追著他,叫他回到船上。因那船長突然改變心意,並且願意盡力滿足派翠克的所有需求。
派翠克的回家航程漫長而艱難,但數年後,他終於回到他父母身邊。他想安定下來重過從前的生活,但不管他如何努力,派翠克無法忘記那些囚禁了他七年的人。
有一個晚上,派翠克在睡夢中看見一個景象,有個愛爾蘭人呼喚他回到愛爾蘭,因為他們絕望地迷失在黑暗中,並迫切需要神的真理之光。雖然他的父母懇求他留在英國,派翠克還是選擇順服神的呼召,回到他被囚之地,將福音之光帶給在黑暗中迷失的人們。由於基督已為他付出了生命,派翠克認為自己應當做出同樣的付出。
派翠克有充分的理由留在自己舒服的家,與家人一起生活。但是他卻將自己的生命和自由交託在神的手裡。他回到愛爾蘭向那些未曾聽過福音的人宣講神的愛與寬恕⋯⋯包括那些惡待他的敵人。他走遍全國,親手為數千人施洗、牧養初信者、創建多間教會、培訓教會領袖、按立牧師、對抗不公義,以及派遣傳教士和福音團隊。因為派翠克對神的順服,福音傳遍了整個國家,歷史的進程也改變了。後來,愛爾蘭輸出了大批的宣教士,遍布蘇格蘭、英格蘭,遠至歐洲各國,點燃了復興之火。事實上,在公元 650 年至 850 年間,多過半數的著名聖經註釋都是出自愛爾蘭人之筆。
聖經裡有兩個人與柏翠克有類似的際遇。神呼召他們將祂的訊息傳達給他們的敵人。但是兩人各自以迥然不同的方式來回應神的呼召。約拿選擇無視神要他去尼尼微城的命令,往相反的方向逃了。他的不順服導致自己被一條大魚吞下肚。另一方面,當神在異象中要亞拿尼亞去找他的敵人掃羅——一個以逼迫和殺害任何跟隨耶穌的人而聞名的人——並為掃羅得醫治而禱告時,亞拿尼亞選擇順服神而行。透過亞拿尼亞的順服,神更新了掃羅的生命,後來成為使徒保羅,寫下新約聖經一半以上的書卷。
雖然這絕非易事,耶穌的教導「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不是一個禮貌的建議或請求,而是命令。
你們的「敵人 」可能是你的鄰舍、難相處的同事,或甚至是曾經背叛你的密友。無論是誰,今天就祈求神展示給你看,要如何主動向他們表達祂的愛。然後跟隨祂的帶領,走出去給予實踐。
背誦經文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馬太福音 5: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