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之旅:民數記信息預覽

曠野中的信心
在曠野是生命必經過程,為要聽主的聲音
民數記在希伯來文聖經的原意是「在曠野」。很多時候基督徒用「在曠野」形容痛苦的生命景況,希望上帝快快帶領自己「走出曠野」。其實,曠野是生命的必經路程,上帝之所以讓我們在曠野,是要讓我們學習聽祂的聲音。耶穌的生命歷程也是這樣。出生後父母帶祂逃難到埃及,之後從埃及出來定居於拿撒勒,祂在約旦河受洗後,就進入曠野接受試探。耶穌可說是重複了以色列人在民數記中所經過的旅程─離開埃及,在曠野接受試探。耶穌在曠野是為了聽上帝的聲音,之後才能夠被差遣、得著產業。如果以色列人沒有在曠野學習聽主的聲音就貿然進入迦南地,就會被迦南文化同化,無法得到上帝透過這塊土地要給的祝福。「在曠野」是上帝兒女必經的生命歷程,上帝賜給我們應許之地,我們也要懂得要用上帝的話語保守住這一切。
操練信心的兩種曠野
我們要持續在曠野中有信心,要知道如何面對兩種曠野。
第一種曠野:尚未得著應許時
在還沒有看到上帝應許成真時,是我們生命中很艱難的時候。這時候需要相信上帝是恩典的上帝,仍按著上帝的心意服事人。羅馬書四章17-18節:「亞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上帝,他在主面前作我們世人的父。如經上所記:『我已經立你作多國的父。』他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就得以作多國的父,正如先前所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CUNP-上帝) 亞伯拉罕信的是使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上帝,他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這就是他的信心。上帝應許亞伯拉罕要有後裔,但在他自己還沒有孩子時,上帝就要他為外邦一些無法生育的婦人禱告求生育。亞伯拉罕自己還沒有孩子,還要為別人求孩子,是很困難的,而且別人可能會說:「你自己都生不出孩子,還要為我們求孩子?我看你先為自己禱告好了。」但是亞伯拉罕在無可指望的時候,仍相信那使無變為有的上帝,按著上帝的話服事她們。
第二種曠野:上帝收回應許時
當上帝要把祂給的應許收回去,對人的信心也是極大的考驗。上帝把以撒賜給亞伯拉罕之後,竟然又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創世記廿二:2, CUNP-神)換作是我們,要怎麼理解這一切?亞伯拉罕當時大概是這樣想的:「上帝既然賜下以撒,現又要我獻上,想必會讓以撒從死裡復活吧!」亞伯拉罕以為上帝要得到以撒,但上帝其實是要試驗亞伯拉罕,整個獻以撒的過程是亞伯拉罕的曠野,上帝要亞伯拉罕聽祂的聲音,更認識祂是一位恩典的上帝。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嘗試用自己的想法推測上帝下一步會怎麼做,卻常常想錯,但只要我們懂得抓住恩典的上帝就不害怕,還是會在祂的遮蓋之下。
小結
整卷民數記最重要的是十三、十四、十五章,這三章告訴我們,上帝的兒女在曠野中要得著應許之地,關鍵是要有信心!「信心」是看見那位恩典的上帝,並且抓住祂;「不信」就是放大仇敵、縮小自己、看不見上帝。信心跟恩典永遠連結在一起。當我們看見上帝是恩典的上帝,懂得抓住祂,聽主的聲音,那麼不管在哪一種曠野都能夠有信心。
信息默想
1. 曠野是生命的必經過程,你對此有什麼體會?
2. 什麼情況下你會聽見主的聲音?那次的經驗對提升你的信心有何影響?
禱讀經文
民數記十五:41 (CUNP-上帝)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曾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要作你們的上帝。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
獻上禱告
親愛的天父,我承認我的生命有時就像走在曠野般的艱難,求祢幫助我看見祢是恩典的主,讓我緊緊抓住祢,學習聽祢的聲音,默想祢的話語,提升我信心的眼光,知道祢是使無變有,帶給我盼望的上帝。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如果你喜歡這個讀經計劃,請點擊下面連結,閱讀更多內容喔:
關於此計劃

基督徒在教會裡,透過主日講道、讀經、閱讀屬靈書籍等方式,都可以獲得很多正確的「屬靈觀念」。然而,基督徒只是單單擁有正確的「屬靈觀念」是不夠的,必須能將觀念變成自己的信念,生命才可能真正地生根建造。當我們透過禱告實際去實踐,使我們「裡面的人」剛強起來,我們 才有可能有健康強壯的生命。 為了幫助弟兄姊妹「裡面的人」剛強起來,我們製作了一系列的三十天禱告手冊,每本一個主題,每個主題都對基督徒的靈命成長有重要意義。我們鼓勵弟兄姊妹按著手冊的內容禱告,一天一篇,一個月的時間結束後,仍然可以反覆使用、反覆操練,每天都為自己禱告。另外,弟兄姊妹的個人靈修、小組禱告會等各種禱告會,也都可以按著手冊的內容來進行。
More
我們感謝 愛文協會 為我們提供此計畫。欲知更多訊息,請訪問:celwca.wordpres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