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平安的踏腳石預覽

內心的平安
十九世紀俄羅斯的凱爾姆拉比(The Rabbi of Kelm)曾說:「一個能掌握內心平安的人,就等於已擁有一切。」
在創世記第37章中,我們知道雅各離開了拉班的家,返回迦南地。 根據猶太傳統,雅各回到這地後,他唯一的心願就是要過著平靜安穩的日子。這章聖經開始時,我們亦知道雅各定居在他祖先的土地上。
拉比們教導說,當雅各在迦南定居下來時,他祈求上帝在他經歷了幾十年的動盪、漂泊後,能以更屬靈的方式上「安頓」下來。雅各渴望生活在平安之中,享受和平與安寧。
諷刺的是,接下來發生了令雅各一生中最不安的事情。我們讀到雅各最寵愛的兒子約瑟和他兄弟之間的嫉妒,最終導致約瑟被賣予前往埃及的遊牧民族,而雅各被告知他疼愛的兒子已經死了。 有什麼事情比這事更令人痛心、不安的呢!
猶太智者解釋說:當雅各向上帝祈求平靜安穩時,恰恰是約瑟和他兄弟之間的裂痕的開始。雅各渴望得著平安,但上帝卻讓他經歷紛爭和分裂?這合乎邏輯麽?
當上帝允許雅各生命中出現更多的騷動時,這並不是因為祂拒絕了雅各的祈求。 事實上,祂正在實現及滿足他的禱告。上帝藉著極端的動盪經歷,使雅各學會如何體驗恆久的平安。
如果你曾看過經驗豐富的衝浪者在洶湧大海的浪中遨遊,你就會明白這個理念是如何運作的。對衝浪者來說,無論水流多麼洶湧、波浪起伏、濺起又拍打等都不重要。然而,衝浪者需卻保持冷靜,信心十足地駕馭著水下的動盪,並穩站在其上。
當然,上帝本可以以無任何騷動的方式來應允雅各的祈求。 但那將是一種有條件的平安——這隨時可能會被打破的。上帝想要給祂心愛的僕人更大的平安——更深層、更安穩的平安,讓雅各可以在動盪的生活中駕馭。
上帝希望雅各明白:和平與平安均是發自內心,而不是來自外在的條件。 一旦雅各經歷了生命中最糟糕的事情,他就能學會面對任何事情。 雅各就會發現一種能持續一生的平安。
也許你認識有些人在生活中看似很輕鬆,但他們的內心卻總是心煩意亂。其他人可能也面對同樣問題,但他們卻能保持冷靜、不被動搖。 秘訣在於我們如何與平安的最終源頭——上帝的聯繫。
猶太教有一悠久的傳統,就是通過默禱和反思與上帝建立和平與安寧的聯繫。對每個信徒來說,即使在最令人不安的情況下,仍要保持對上帝的信靠和內心平靜,把目光專注於上帝。
步驟2:把內心的平安放在優先位置。 除非我們將平安作為堅定不移、務必要實現的目標,否則我們就不太可能達到它。 給自己一點時間空間透過與上帝聯繫、放下自我的控制權,並每天信靠上帝的計劃來實踐平安。
關於此計劃

在猶太教的語彙中,「平安」——沙洛姆(shalom)——的字根是希伯來詞語沙勒姆(shalem),意思是「完整」或「完全」。真正的平安,意味著不同的各方特刻意放下彼此的分歧和成見,去看到對方的優點,為的是達成共識。這不僅僅是為並肩而立,而是為了更高的召命或目的而融洽相處。這個靈修計劃探索了12個不同的步驟,讓我們可以把「平安」實現在生活之中。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