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被造:探讨人生的身份、归属和目的。预览

相互的爱
作者:Lisa Supp
“‘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马太福音 22:36–39
人们常用世俗的标准来决定人生取向,以成功与否与个人得失为衡量,拿实用主义与自我提升做权衡。我们对自己、家庭或工作所追求的价值,往往是如何功名成就、飞黄腾达。
但对基督徒来说,还有一种更深的渴望,那就是了解神对我们生命的旨意。尽管人们惯用个人成就来衡量自我价值,但神却把更大的价值和旨意浓缩在一个字里:爱。
如果爱是人生意义的核心,我们该如何去做到呢?我认为,如果仔细考量神对人的要求,实践的标准就是耶稣。然而,耶稣是如何在永恒中实现神对他生命的旨意呢?他又是如何爱天父和他人呢?我们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相互的爱。
在约翰福音 5:30 中,耶稣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去爱,他说:“我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意思。” 寻求神的旨意往往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险阻,但坦率地讲,爱也会遇到障碍和困难。因此,耶稣祈求我们在神里“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约翰福音 17:21),“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以弗所书 3:17)。当我们寻求神的旨意去爱时,他就会让爱成为现实。
保罗对耶稣所讲的爱也做了探究,以弗所书第4章最后提到我们该怎样取悦神,然后在第5章中,保罗提出了更精辟的方法:在爱中行人生。具体说就是效法神对你的爱,并仿照耶稣对我们的大爱,向身边的人施以舍己的爱(参考以弗所书 5:1–2)。
对于如何去爱,马太福音提出了或许是最艰巨的任务,耶稣挑战门徒“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和“爱你们的仇敌”(参考马太福音 5:38–48)。在这章的最后,他要求“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章伯斯(Oswald Chambers)曾写道:“换句话说,就是用神向你展示的去向别人展示.......并通过你自己去刻意体现出神对他人的关心"。要像耶稣爱我们一样彼此相爱,从而向人显明做真门徒意味着什么(参考约翰福音 13:34–35)。
我们从耶稣的视角看到,爱是相互的。当我们去爱他人时,就是在向神显明,我们通过遵从神的旨意、效法他并向他人展示他不可估量的爱,来向神表明我们对他的爱。这应是我们每天经历的旅程,“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参考以弗所书 4:13)。
停下来思考:你如何衡量自己在神眼中的价值?爱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操练:如果你很难有爱的行为和感受,祈求神来改变你的心,让你更加爱神和他人,并用爱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参考马可福音 16:15)。
祷告:天父啊,我知道你的旨意是让我爱你与爱他人。在我无法做到之处,请搅动我的心并让我坚定信念。我想要更爱你,让我铭记你对我无可估量的爱,使我能自由而快乐地将这种爱传递给他人。阿们。
读经计划介绍

我是谁?我为何在此?我的归宿在哪?我的人生有何目的?思考这些重大问题的,并非只有你一人。在所有人内心深处,都仿佛感到生命有更多的意义、生来有更高的目的。在这为期15天的读经计划中,我们将探索自己该成为怎样的人、到哪去寻找真正的归属和接纳,以及神造我们的目的!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