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日日行ਨਮੂਨਾ

你的情书
自从结婚后,我就很少与佩泊分离,对此我很感恩。记得在热恋时,我们有次分开达三周之久。在那个既没有电子邮件也没有手机的年代,我们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通过写信。
我们每天都给彼此写信。有一幕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那就是每次收到佩泊的来信,我都激动不已。
我会立即拿着信走到安静角落,独自品味!信本身并不具有多大价值,但它出自我最爱之人,所以我视它如珍宝。
圣经就是神给你的情书。圣经之所以令人爱不释手,不是因为书本身有何神奇,而是因为只有通过圣经,我们才能了解我们的爱人 —— 耶稣基督。
整本圣经都在讲耶稣。《新约》显然是关于耶稣的。同时,耶稣指着《旧约》说:(在耶稣那个时代,《圣经》就是旧约)“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约翰福音5:39)
诗篇 22:22-31
宣告耶稣得胜
本诗篇以绝望和痛苦开头(1节)。这些文字其实预言了耶稣的死,耶稣通过走上十字架取得了胜利:“他已成就一切”(22:31)。“因为他没有藐视憎恶受苦的人,也没有向他掩面;那受苦之人呼吁的时候,他就垂听。”(22:24)
这胜利使世人都“归顺他(耶和华)”(22:27)。列国和万族都要在他面前敬拜(27节第二段)。人将宣告耶稣的胜利:“他们必来把他的公义传给将要生的民,言明这事是他所行的。”(31节,约翰福音19:30)
耶稣复活不仅带来了巨大胜利,还带来了家人般的亲密关系。22节提到“我的子民”,这个词在希伯来语中指极为亲密的同伴,常被译为“弟兄”或“亲人”。在新约《希伯来书》的作者特意用这个词来描述我们与耶稣的关系 (希伯来书2:11-12)。耶稣向我们,即他的子民宣告,他就在我们中间,视我们为他的同胞手足,他家里的一份子。
主啊,感谢你垂听了我的呼喊(22:24)。主啊,今天我再次呼求你的帮助……
马可福音 3:31-4:29
领受耶稣的话
耶稣将你看作他的家人。他希望我们所有人都与他建立一种尽可能亲密的关系,就像弟兄姐妹或母子一般(马可福音3:31-35)。
本段经文提醒我们,建立、培育和耶稣的亲密关系唯有通过神的话——我们既要听道又要行道:“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3:35)
耶稣说,他的话具有大能;因为耶稣的话就是神的话。耶稣喜欢用比喻讲道理。人人都喜欢听故事。而寓意就藏在故事中。抽象的大道理会让人昏昏欲睡,而好故事会让人竖起耳朵。在抗拒心理生成之前就已经进入人心——好故事就具有这样的威力。
撒种的比喻表明了神的话具有改变生命的大能。如果我们“听道,又领受”(4:20),那么我们就好比“那撒在好地上的”,“并且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4:20)“他们所结的果子将大大超过他们的预期。”(4:20)
在启发课程中,我们一次又一次见证了耶稣话语的伟大力量,耶稣的话让人彻底转变,使他们在生活中结实。不但那些听见的人深受影响,就连他们的朋友和家人都获益,因为这些人又把耶稣的话传给了周围人。
如果耶稣的话语没有产生任何影响,那么错在听者。有时,我们的灵性十分肤浅,以至耶稣的话根本无法扎根(4:4-6)。有时,因为遭遇难处或逼迫(“患难”或“逼迫”17节),人便疏远耶稣,不再与他亲密。又有时,“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别样的私欲,进来把道挤住了,就不能结实。”(19节)
在这段经文中,耶稣一再强调他话语本身以及留心听他话的重要性。“你们所听的要留心。你们用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并且要多给你们。”(4:24)
你花在读经和行道方面的时间越多,获得的益处也就越大。所以,让我们多多重视这两件事。花时间领受耶稣的话,你不会后悔的!
撒种故事的寓意是:一旦耶稣的话在你生命中扎根,你就能结出果实 —— 虽然你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或以什么方式结实。你需要像农夫一样,耐心等待“田里的出产”。但有一点你可以肯定,如果你一直撒种,迟早都会有收获(29节)。
主啊,请帮助我,让我不只是听你的话,还会将它传给更多人;请让我看到你话语改变生命的超然大能。
出埃及 23-24
作一名新约的执事
在西奈山上,神用“约”(即协议)来定义他和他子民之间的关系。在这种约的关系中,神承诺将委身于以色列人,同时,他也要求以色列人委身于他。在这种相互委身的关系下,神呼召百姓过圣洁生活,好让他们始终与神亲密。
我们看到,神是多么在意公义和贫穷(23:1-12)。现今世界,不公之事随处可见。在很多地方,穷人要伸张正义几乎是不可能的。很多人被诬告,被囚禁,受尽折磨,他们的冤屈根本得不到应有赔偿。有些国家的司法系统腐败透顶。神说, “不可在穷人争讼的事上屈枉正直。当远离虚假的事。不可受贿赂......”(6节,8节)假若世人能够顺服神的命令,世界将会多么美好啊!
与世人和世俗文化反抗的确不易!“哎,世道就是这样,大家都这么做,我别无选择。” 你不能逃避责任,不能为不作为来辩护;因为神说:“不可随众行恶,不可在争讼的事上随众偏行,作见证屈枉正直”(23:2)。
在古时,立约后,双方会通过同席吃饭来证实他们的约(“他们又吃又喝”,24:11)。西奈之约是以流血作为封印的。摩西将血洒在人们身上,说:“看,这是立约的血,”(24:8)。按照旧约,神将完全委身于他的子民,而以色列人的义务就是遵行刻在石版上的律法(24:12)。
先知们预言,终有一天,神将赐下一部新约,并将它写在我的心版上而非石版上(如《耶利米书》31:31-34)。耶稣后来告诉门徒,他将如何通过自己的血使这一切成为可能(马可福音14:24)。每一次,当你行圣餐礼,并且听到以下这句话时,你就是在庆祝神与你所立的新约:“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路加福音22:20;哥林多前书11:25)。
《希伯来书》极其详尽地阐明为何耶稣是“新约的中保”(希伯来书9:15)。在新约之下,你所有的罪都得到了赦免(希伯来书9:15),并与耶稣享有一种持续到永恒的关系(13:20)。
通过耶稣,你成了一名新约的执事(哥林多后书3:6)。旧约被赐下时尚且“有荣光”(哥林多后书3:7):“耶和华的荣耀停于西奈山,……,在以色列人眼前,形状如同烈火。”(出埃及记24:16-17)保罗反问道:“更何况那属灵的职事岂不更有荣光吗?……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哥林多后书3:8,18)
主啊,感谢你,当我读圣经时,就能遇见主耶稣。主啊,在我聆听你的话语、与你相遇时,请帮助我更加爱你,更加像你,更加反映你的荣光!
Pippa Adds
《马可福音》3:31-35
乍看之下,这段经文很难理解,好像耶稣抛弃了家人。但耶稣实际的意思是:任何信他的人都是他的亲人。耶稣的母亲和家人最终也都信了他,并坚持跟他走到最后。
今日金句:
“看那,我差谴使者在你面前,在路上保护你,领你到我所预备的地方去”。(出埃及记23:20)
References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Scripture quotations taken from the Holy Bible,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Anglicised, Copyright © 1979, 1984, 2011 Biblica, formerly International Bible Society. Used by permission of Hodder & Stoughton Publishers, an Hachette UK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NIV’ is a registered trademark of Biblica. UK trademark number 1448790.
Scripture quotations marked (AMP) taken from the Amplified® Bible, Copyright © 1954, 1958, 1962, 1964, 1965, 1987 by The Lockman Foundation. Used by permission. (www.Lockman.org)
Scripture marked (MSG) taken from The Message. Copyright © 1993, 1994, 1995, 1996, 2000, 2001, 2002. Used by permission of NavPress Publishing Group.
About this Plan

本灵修小品的作者是甘力克和佩泊夫妇。它包含旧约、新约和诗篇(或箴言)三部分。本灵修集的目的是:帮助读者在一年内读完整本圣经。通过力克和佩泊的讲解,读者将更深刻认识神的话,晓得如何把真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与耶稣建立更深刻的连接。
More
Related Plans

Taking Ground

The Intentional Husband: 7 Days to Transform Your Marriage From the Inside Out

2 Samuel | Chapter Summaries + Study Questions

Uncharted: Ruach, Spirit of God

Bible Revival: 30 Days to Renew Your Mind and Reignite Your Faith

The Meaning and the Method of True Rest

How to Read Weird Bible Stories

God Loves the Children of the World

Grieving With Purpose: A Journey Through Lo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