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日日行ਨਮੂਨਾ

实现生命的价值
“人们常问我,特雷莎修女是什么样的?”谢恩·克莱本Shane Claiborne在《不可抗拒的革命》Irresistible Revolution一书中这样写道,“他们好像觉得嬷嬷可以在黑暗中发光,或者头上常常出现光环。但其实,嬷嬷身材矮小、满脸皱纹。就如一位美丽而智慧的老奶奶,她被人喜爱,但带着一点儿坏脾气。有件事令我无法忘记,那就是嬷嬷的脚——她的脚是变形的。”
“每天早晨我都会盯着它们看。我曾怀疑她是否也感染过麻风病。一天,一位姊妹对我解释道:‘是这样的:因为捐赠给我们的鞋子只够每人一双,而特雷莎妈妈不愿让其他人穿不好的鞋,所以她总是找一双最破的鞋来穿。长年下来,她的脚就变形了。’”
如果你问人们他最钦佩的人是谁,通常的答案都是“特雷莎修女”。这是因为嬷嬷将生命意义发挥到了极致。然而,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悖论啊,嬷嬷是如此舍己,她毕生追求的事业就是背起十字架,跟随耶稣。
生命是一件奇妙无比的礼物。圣经一再敦促我们不要浪费这份礼物,要让它发挥最大价值。
箴言 6:1-11
精通自律的艺术
《箴言》当中有很多非常实用的智慧,帮助你绕过生活中的陷阱、活出最大价值。在今天的经文中,我们看到两个例子:
- 掌管好财务
需要自律的一个方面就是管理财务,因为致命的金钱陷阱比比皆是。例如,疏于理财以致债务缠身、投资失误和愚蠢地替他人担保等等。作者警告我们,一旦陷入了财务纠纷(2-5节),就要尽快让自己摆脱出来。“不要浪费一分钟。”(3节)
你也许要暂时屈尊(3节第二段),也许要勇敢申诉(3节第三段),但无论如何,你应当竭尽全力脱离这些圈套(5节)。不将财政问题处理好,早晚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大麻烦。
- 善用时间
我们可能因缺乏自律而浪费生命;或因缺乏责任心而变得懒散,二者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9-11节)。我们能从蚂蚁身上学到教训:没人告诉蚂蚁该怎样生活,“蚂蚁没有元帅,没有官长,没有君王”(7节),但它们却异常勤奋:‘尚且在夏天预备食物,在收割时聚敛粮食。’(8节)
显然,足够的睡眠很重要。身体需要休息。但要谨慎,不要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主啊,请为我智慧,让我知道该如何善用时间和金钱。
马可福音 8:14-9:1
舍去生命
耶稣曾警告门徒要防备法利赛人和希律的“酵”(8:15)。圣经常用“酵”来比喻人性中犯罪的本能。尽管罪看来只有一丁点儿,却可以败坏全身。门徒不能理解耶稣在说什么,他们只关注肉体需要,因而无法看到属灵的事。
这并不是说行为或肉体上的需要不重要。瞎子想要摸耶稣(8:22),在医治瞎子之前,耶稣刻意做了一个明显的动作——他吐唾沫在他的眼睛上,两次按手在他身上(8:23-25),并为瞎子连续祷告两次。这一行为鼓励我们,为病人祷告时要有恒心,要多次祷告。
最终,门徒们明白了耶稣的身份:“你是基督。”(8:29)“基督”的意思是“受膏者或弥赛亚”。在耶稣那个时代,“基督”与犹太人的盼望紧密相连,人们渴望基督 —— 一位犹如大卫般的君王快快来临。在旧约中,君王、祭司和先知都是蒙神膏立的。耶稣成就了所有这些职分,耶稣才是真正的君王、大祭司和先知。
然而,“弥赛亚”这个头衔并不足以表明耶稣的身份。耶稣更喜欢使用“人子”(8:31)来称呼自己。“人子”是一个更庄严、更合适的头衔,因为它带有“受难”的含义(参阅但以理书7:21)。耶稣称自己为“人子”还表明他认同自己是人。
接着,耶稣开始谈论十字架的事(马可福音8:31)。除非我们明白耶稣是谁,否则就不能理解十字架。耶稣的宣告违背常理且让人震惊,甚至看似矛盾,所以彼得把他拉到一边,责备他(8:32)。
此处的经文中出现了一对平行对比,即瞎子得医治与门徒的“灵眼”被渐渐开启。彼得的眼首先开了,他看清了耶稣的身份(8:29)。但彼得还是一知半解,因为他没有看到耶稣所背负的使命(8:31-32)。彼得能“看见”,但不能完全“看见”。
耶稣必须向门徒解释如何才能活出生命的最大价值——这是个巨大的悖论。为此,耶稣用生命作出示范。耶稣说,你若想使人生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先舍己,服侍主并传讲他的福音——“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8:35)
耶稣接着举了一个反面的例子:人有可能“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生命”(8:36)。演员金·凯瑞Jim Carry这样说:“我认为每个人都应当名利双收,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这样他们就能明白其实这并非他们真正想要的”。
即便是最富有的人,他所拥有的也只不过是这世界的一个极小部分而已。耶稣警告我们,如果我们被诱惑走上这条物质主义的不归路,即便登上巅峰,赚得全世界,最终还是会浪费生命,丧掉灵魂(8:36)。耶稣说,找到生命的方式就是舍己,背起十字架来跟从他(8:34)。
“舍己”这个词的意思是“对自己说不”。基督徒的生命就意味着接受每天“舍己”这个挑战。世界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极力满足自我,而耶稣的教导却恰恰相反——只有舍己,背起十字架来跟从耶稣,才能找到真正的生命。
神还呼召你去爱。神要你爱神、爱人。当你舍己时,神就会看顾你的生命。
耶稣的教导是革命性的,极为激进。这与人们的普遍价值观完全相反,但我们实实在在看到,耶稣所说的就是真理。那些寻求自我满足的人,最终的下场是得不到满足,幻想破灭,丧掉生命;而那些遵从耶稣教导的人将经历生命的全部意义。
主啊,你的话语是如此具有挑战性。请帮助我,让我每天不仅在小事上,也在大事上舍己,让我背起十字架来跟从你。感谢你,当我们为了你而舍己时,就发现了生命的全部意义。
出埃及 37-38
在职场服侍神
你不必为了全身心服侍神而辞去工作。比撒列就是一个好榜样,他让我们看到如何在本职工作中服侍神,从而使生命价值最大化。
在职场中,神照样会让自己的灵充满在他的百姓身上。“我也以我的灵充满了他,使他有智慧,有聪明,有知识,能作各样的工,能想出巧工,……,能作各样的工”。(31:3-5)
比撒列是个雕刻家。他蒙神拣选来建造会幕(出埃及记37:1;31:1-5)。他听从神的呼召,“完成凡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任何工作(38:22)。比撒列有一个团队,包括一位叫亚何利亚伯的设计师(23),他们共同合作,成就了神的工。比撒列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被“神的灵”充满(31:3;35:31)。
没有圣灵内驻,但依然在音乐、文学或艺术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也很多。但人若被神的灵充满,他们的工作就会呈现出全新面貌;对灵魂的影响力也会更大。这条真理甚至在那些艺术天分并不出众的人身上也适用。心灵可以被触动,生命可以被改变。无疑,这一切在比撒列的身上发生了。
主啊,我要为所有那些通过自己的才干,全心全意服侍你的人而感谢你——无论他们是在医疗、教育、商业、零售、法律、银行,还是其它任何行业中。愿我们所有人都像比撒列一样被圣灵充满,完成神所吩咐的所有工作。请帮助我们活出生命的最大价值!
Pippa Adds
《箴言》6:10-11
“再睡片时,打盹片时,抱着手躺卧片时,……。”
这节经文听起来还挺不错的。但后面的话让人警醒:“你的贫穷就必如强盗速来。”
我们都不愿打盹混日子,乃至错失神为我们安排的美好祝福。
今日金句:
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马可福音8:36)
References
Shane Claiborne, The Irresistible Revolution, (Zondervan, 2006) p.121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Scripture quotations taken from the Holy Bible,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Anglicised, Copyright © 1979, 1984, 2011 Biblica, formerly International Bible Society. Used by permission of Hodder & Stoughton Publishers, an Hachette UK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NIV’ is a registered trademark of Biblica. UK trademark number 1448790.
Scripture marked (MSG) taken from The Message. Copyright © 1993, 1994, 1995, 1996, 2000, 2001, 2002. Used by permission of NavPress Publishing Group.
About this Plan

本灵修小品的作者是甘力克和佩泊夫妇。它包含旧约、新约和诗篇(或箴言)三部分。本灵修集的目的是:帮助读者在一年内读完整本圣经。通过力克和佩泊的讲解,读者将更深刻认识神的话,晓得如何把真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与耶稣建立更深刻的连接。
More
Related Plans

Taking Ground

The Intentional Husband: 7 Days to Transform Your Marriage From the Inside Out

2 Samuel | Chapter Summaries + Study Questions

Uncharted: Ruach, Spirit of God

Bible Revival: 30 Days to Renew Your Mind and Reignite Your Faith

The Meaning and the Method of True Rest

How to Read Weird Bible Stories

God Loves the Children of the World

Grieving With Purpose: A Journey Through Lo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