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7
7
責備法利賽人
(太15:1-20)
1有法利賽人和從耶路撒冷來的幾個文士,聚集在耶穌那裏。 2#7:2 法利賽人,也是猶太人。猶太眾人,是未入法利賽黨的猶太人。看見門徒中有人用俗手(就是沒有洗過的手)吃飯。( 3#7:3 加1:14;西2:8;彼前1:18 原來法利賽人和猶太眾人,都謹守祖宗的遺傳,若不認真洗手,就不吃飯。 4從市上來,不經水洗,是不吃的;還有多少別的規矩,譬如洗杯罐銅器等物,都是他們世傳謹守的。) 5因此法利賽人和文士問他說:「你的門徒,為甚麼不依祖宗的遺傳,竟用俗手吃飯呢?」 6#7:6 假善: 路6:42;賽29:13 耶穌回他們說:「以賽亞指著你們這虛假的人所說的預言,是不錯的。他說:『這百姓用嘴頭尊敬我,心裏卻遠離我。 7他們所教訓的,都是人的吩咐,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8#7:8 命令: 7:9,10:19 你們丟棄神的命令,謹守人的遺傳。」 9又說:「你們是習慣遵守自己的遺傳,就丟棄上帝的命令了。 10#7:10 出20:12,又21:17;利20:9 譬如摩西說:『要孝敬你的父母;』又說:『咒罵父親,或母親的,要治死他。』 11你們倒說:「人若對父親或母親說:我所當奉養你的,已經作了各耳板」(就是供獻上帝的意思。) 12#7:12 提前5:8 以後,你們就任憑他不去奉養父母: 13這就是你們遵守遺傳,廢棄上帝的命令了,你們還做許多像這樣的事。」 14耶穌招集了眾人來,說:「你們都要聽,也要明白: 15#7:15 羅14:14;提前4:4 從外面入口的不能污穢人;惟有從人裏面出來的,能污穢人。 16#7:16 有耳: 8:18 凡有耳能聽的,都當聽。」 17耶穌離開眾人,回到房裏去,門徒問這比喻的意思。 18耶穌說:「難道你們也不明白麼?豈不曉得凡入口的東西,是不能污穢人的。 19因為不是進到他心裏去的,乃是進到他肚裏,以後落在茅廁裏的。」(意思說:各樣食物,都是聖潔的。) 20又說:「從人裏面出來的,那才能污穢人。 21#7:21 太12:34,35 因為從人裏面出來,就是由心裏發出來的。 22就如苟合,偷盜,兇殺,姦淫,貪婪,邪惡,詭詐,好色,嫉妒,謗讟,驕傲,狂妄, 23這一切的惡念,都是從裏面出來的,能污穢人。」
醫好外邦女兒
(太15:21-28)
24耶穌從那裏起身,往推羅和西頓地方去,進了人的家,不願人曉得,卻隱瞞不住。 25#7:25 鬼附: 路4:33 有一個婦人,她的小女兒,被邪鬼所附,聽說耶穌的事,就來俯伏在他腳前。 26#7:26 趕鬼: 9:26 #7:26 希利尼是國名,就是希臘,當時屬羅馬國。這婦人是希利尼人,屬敘利非尼基族,她求耶穌從她女兒身上趕出邪鬼。 27#7:27 太8:11,12,又10:5,6;徒13:46,47 #7:27 上帝的恩典,原是不分中外,但耶穌這話,是試驗婦人的信心如何。耶穌說:「理當先叫兒女們吃飽,是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的。」 28婦人回答說:「主阿!不錯:但是小狗子在桌子底下,也可以吃孩子們掉下來的碎渣兒。」 29耶穌對她說:「因你這一句話,你回去罷!邪鬼已經從你女兒的身上出來了。」 30她回到家裏見孩子躺在床上,那邪鬼果然出去了。
醫好病人
(太15:29-31)
31耶穌又離開推羅地界,經過西頓,從低加波利到了加利利海。 32#7:32 8:23;約9:6 有人帶一個耳聾舌結的人,來見耶穌;求耶穌按手在他身上。 33#7:33 帶他到旁邊,是不要眾人曉得,看26。探他的耳朵,濕他的舌頭,是用上帝的能力,也是觸動他的信心。耶穌帶他離開眾人,到旁邊,用指頭探他的耳朵,用唾沫濕他的舌頭; 34#7:34 約11:33,35,38;可8:12 #7:34 望天嘆息,是對著上帝憐憫這人,又是求上帝憐憫的意思。望著天歎息,對他說:「以法大,」(就是說:開了罷。) 35#7:35 神跡: 8:8 他的耳朵立刻就開了;舌結也解了,說話就清楚了。 36#7:36 1:43-45,又5:43 耶穌囑咐他們,不要告訴人:但越發囑咐,他們倒越發傳開了。 37眾人分外驚奇說:「他所做的一切妙極了!就是聾子也能叫他聽見;啞吧也能叫他說話。」
දැනට තෝරාගෙන ඇත:
馬可福音 7: 朱寶惠注釋本
සළකුණු කරන්න
බෙදාගන්න
පිටපත් කරන්න

ඔබගේ සියලු උපාංග හරහා ඔබගේ සළකුණු කල පද වෙත ප්රවේශ වීමට අවශ්යද? ලියාපදිංචි වී නව ගිණුමක් සාදන්න හෝ ඔබගේ ගිණුමට ඔබගේ ගිණුමට පිවිසෙන්න
Digital edition of a Chinese New Testament with study notes (1936) by ZHU Baohui (1889-1970). Created by Simon Wong. Digital edition © United Bible Societies, 2018.
馬可福音 7
7
責備法利賽人
(太15:1-20)
1有法利賽人和從耶路撒冷來的幾個文士,聚集在耶穌那裏。 2#7:2 法利賽人,也是猶太人。猶太眾人,是未入法利賽黨的猶太人。看見門徒中有人用俗手(就是沒有洗過的手)吃飯。( 3#7:3 加1:14;西2:8;彼前1:18 原來法利賽人和猶太眾人,都謹守祖宗的遺傳,若不認真洗手,就不吃飯。 4從市上來,不經水洗,是不吃的;還有多少別的規矩,譬如洗杯罐銅器等物,都是他們世傳謹守的。) 5因此法利賽人和文士問他說:「你的門徒,為甚麼不依祖宗的遺傳,竟用俗手吃飯呢?」 6#7:6 假善: 路6:42;賽29:13 耶穌回他們說:「以賽亞指著你們這虛假的人所說的預言,是不錯的。他說:『這百姓用嘴頭尊敬我,心裏卻遠離我。 7他們所教訓的,都是人的吩咐,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8#7:8 命令: 7:9,10:19 你們丟棄神的命令,謹守人的遺傳。」 9又說:「你們是習慣遵守自己的遺傳,就丟棄上帝的命令了。 10#7:10 出20:12,又21:17;利20:9 譬如摩西說:『要孝敬你的父母;』又說:『咒罵父親,或母親的,要治死他。』 11你們倒說:「人若對父親或母親說:我所當奉養你的,已經作了各耳板」(就是供獻上帝的意思。) 12#7:12 提前5:8 以後,你們就任憑他不去奉養父母: 13這就是你們遵守遺傳,廢棄上帝的命令了,你們還做許多像這樣的事。」 14耶穌招集了眾人來,說:「你們都要聽,也要明白: 15#7:15 羅14:14;提前4:4 從外面入口的不能污穢人;惟有從人裏面出來的,能污穢人。 16#7:16 有耳: 8:18 凡有耳能聽的,都當聽。」 17耶穌離開眾人,回到房裏去,門徒問這比喻的意思。 18耶穌說:「難道你們也不明白麼?豈不曉得凡入口的東西,是不能污穢人的。 19因為不是進到他心裏去的,乃是進到他肚裏,以後落在茅廁裏的。」(意思說:各樣食物,都是聖潔的。) 20又說:「從人裏面出來的,那才能污穢人。 21#7:21 太12:34,35 因為從人裏面出來,就是由心裏發出來的。 22就如苟合,偷盜,兇殺,姦淫,貪婪,邪惡,詭詐,好色,嫉妒,謗讟,驕傲,狂妄, 23這一切的惡念,都是從裏面出來的,能污穢人。」
醫好外邦女兒
(太15:21-28)
24耶穌從那裏起身,往推羅和西頓地方去,進了人的家,不願人曉得,卻隱瞞不住。 25#7:25 鬼附: 路4:33 有一個婦人,她的小女兒,被邪鬼所附,聽說耶穌的事,就來俯伏在他腳前。 26#7:26 趕鬼: 9:26 #7:26 希利尼是國名,就是希臘,當時屬羅馬國。這婦人是希利尼人,屬敘利非尼基族,她求耶穌從她女兒身上趕出邪鬼。 27#7:27 太8:11,12,又10:5,6;徒13:46,47 #7:27 上帝的恩典,原是不分中外,但耶穌這話,是試驗婦人的信心如何。耶穌說:「理當先叫兒女們吃飽,是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的。」 28婦人回答說:「主阿!不錯:但是小狗子在桌子底下,也可以吃孩子們掉下來的碎渣兒。」 29耶穌對她說:「因你這一句話,你回去罷!邪鬼已經從你女兒的身上出來了。」 30她回到家裏見孩子躺在床上,那邪鬼果然出去了。
醫好病人
(太15:29-31)
31耶穌又離開推羅地界,經過西頓,從低加波利到了加利利海。 32#7:32 8:23;約9:6 有人帶一個耳聾舌結的人,來見耶穌;求耶穌按手在他身上。 33#7:33 帶他到旁邊,是不要眾人曉得,看26。探他的耳朵,濕他的舌頭,是用上帝的能力,也是觸動他的信心。耶穌帶他離開眾人,到旁邊,用指頭探他的耳朵,用唾沫濕他的舌頭; 34#7:34 約11:33,35,38;可8:12 #7:34 望天嘆息,是對著上帝憐憫這人,又是求上帝憐憫的意思。望著天歎息,對他說:「以法大,」(就是說:開了罷。) 35#7:35 神跡: 8:8 他的耳朵立刻就開了;舌結也解了,說話就清楚了。 36#7:36 1:43-45,又5:43 耶穌囑咐他們,不要告訴人:但越發囑咐,他們倒越發傳開了。 37眾人分外驚奇說:「他所做的一切妙極了!就是聾子也能叫他聽見;啞吧也能叫他說話。」
දැනට තෝරාගෙන ඇත:
:
සළකුණු කරන්න
බෙදාගන්න
පිටපත් කරන්න

ඔබගේ සියලු උපාංග හරහා ඔබගේ සළකුණු කල පද වෙත ප්රවේශ වීමට අවශ්යද? ලියාපදිංචි වී නව ගිණුමක් සාදන්න හෝ ඔබගේ ගිණුමට ඔබගේ ගිණුමට පිවිසෙන්න
Digital edition of a Chinese New Testament with study notes (1936) by ZHU Baohui (1889-1970). Created by Simon Wong. Digital edition © United Bible Societies,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