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格林多人前書 7
7
夫婦間相互的權利和義務
1論到你們給我寫信所問的幾點,男人不與女人接觸本來更好。 2但是為避免淫亂的緣故,每個男人應該有妻子,每個女人應該有丈夫。 3丈夫應該以妻子的要求盡夫婦的義務,同樣妻子也應該如此。 4妻子對於自己的身體並沒有主權,丈夫才有;同樣丈夫對於自己的身體也沒有主權,妻子才有。 5除非你們為了專務祈禱暫時取得對方的同意,總不要分居;以後仍要同居,免得撒殫趁着你們情不自禁的時候誘惑你們。 6#7:6 上面說的一切。我說這話並不是命令,而是忠告。 7#7:7 本節含有夫婦之間的一切義務和權利,同時提出童貞的高貴。因為我本來願意使一切人都和我一樣。可是每一個人都由天主受每一個人的特恩,這人這樣,那人那樣。
童女和寡婦
8我向童女和寡婦們說:若能和我一樣守貞更好。 9倘若她們情不自禁,讓她們結婚吧,因為與其慾火中燒,倒不如結婚好。
不許離婚
10 # 7:10 瑪爾谷(10:2-12)。 至於已經結婚的人,我有所吩咐,也不是我而是主:妻子不可與丈夫離散; 11如果不得不離散,就應該獨居不嫁,或與丈夫重修舊好;丈夫也不可休棄妻子。
保祿賞的特權
12 # 7:12 依照聖保祿的特許,入了教的男人或女人能夠和不願與他安然同居的妻或夫離婚。 向其他人我說,這是我不是主:如果弟兄有教外的妻子,她仍舊願意與他同居,他就不可休棄她。 13如果婦人有教外的丈夫,他仍舊願意與她同居,她就不可與他離散。 14#7:14 不奉教的男人或女人被奉了教的妻或夫聖化,因為二人作一體。同樣當時的信友以為父母已經入教,子女在未領洗以前,便已得到聖寵;因此兒女往往領洗很晚。因為教外的丈夫藉着妻子成聖;教外的妻子也藉着丈夫—我們的弟兄成聖。不然你們的子女就不潔淨,實際他們卻是聖潔的。 15但是如果教外當事者願意離散,讓他離散吧;我們的弟兄或姐妹在這種情形之下,都不能受這樣的轄制;天主召了我們享受和平。 16妻子,妳知道妳能救妳的丈夫嗎?丈夫,你知道你能救你的妻子嗎?
對於蒙召信主者的幾件忠告
17究竟每一個人要按照主所給他的分位,依照主的安排和召命而行。這是我在一般教會中時常給的教訓。 18如果有人,受割禮後蒙召,就算了吧;如果沒有受割禮蒙召,不要去受割禮。 19受割禮沒有關係,不受割禮也沒有關係;唯一有關係的是遵守天主的誡命。 20你在蒙召信主時處在什麼分位,就安於這種分位吧。 21你是在蒙召時作奴僕嗎?你不必憂愁;若你能夠得到自由,不要耽誤機會。 22因為凡是在主召他的時候做奴僕的人,變成屬於主自由的工人;同樣凡是在主召他的時候是自由的人,變成基督的奴僕。 23你們是用高價贖回來的;不要作人的奴僕了。 24弟兄們,每一個人無論在什麼分位蒙召,應該在天主臺前安於本位。
童貞的高貴
25對於童女,我並沒有主的命令可傳;但是天主既賞我作忠誠的工人,我還是發表意見。 26我便相信,由於現勢的危急,人不轉變他的環境更好。 27你若有妻子,不要解脫;你若沒有妻子,不要去娶。 28你若結了婚沒有罪;處女若結婚,也不是犯罪;但是這些人在身體上要遭受許多困難;我本來願意保全你們。 29弟兄們,我告訴你們:時間縮短了;所以有妻子的人要像沒有妻子的人一樣生活; 30涕哭的人要像不涕哭的人;喜樂的人要像不喜樂的人;置買的人要像沒有錢財的人; 31享用世界的人要像不享用世界的人。因為這世界的形態正在變化。 32我願意你們沒有可顧慮的。沒有結婚的人顧慮主的利益,努力使主喜悅; 33結婚的人應該顧慮世上的利益,努方使妻子喜樂,他的心就分散了。 34未曾結婚的和守童貞的女子都顧慮主的利益,努力使身體靈魂都聖潔;結婚的婦女顧慮世上的利益,時常勉力使丈夫喜樂。
35我說這話是為你們的利益;不是設羅網籠絡你們,卻是提示你們一種極合宜的事情,可以無擾無阻地殷勤奉事主。 36若有人因為自己的女兒年歲大了還沒有結婚覺得羞愧,並以為她應該出嫁,便讓她出嫁吧,這樣做沒有罪。 37但是若有人決定,不受任何壓迫完全自由地決定,讓他的女兒守貞,他辦得很對。 38總之讓女兒結婚的人,辦得對;讓女兒守貞的人,辦得更對。
論寡居
39妻子在丈夫活着的時候,受丈夫管轄;丈夫若死去,妻子就恢復自由可以隨便再嫁,但必須在主內。 40然而如果她依照我的話終身守節,更是有福的。我相信我這話是按照天主聖神所說的。
දැනට තෝරාගෙන ඇත:
致格林多人前書 7: 李山甫等注釋本
සළකුණු කරන්න
බෙදාගන්න
පිටපත් කරන්න

ඔබගේ සියලු උපාංග හරහා ඔබගේ සළකුණු කල පද වෙත ප්රවේශ වීමට අවශ්යද? ලියාපදිංචි වී නව ගිණුමක් සාදන්න හෝ ඔබගේ ගිණුමට ඔබගේ ගිණුමට පිවිසෙන්න
Digital edition of a Chinese New Testament with study notes (1949) by Litvanyi (1901-1983) and others. Created by Simon Wong. Digital edition © United Bible Societies, 2018.